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昂扬豪放 劲峭冷香
  清代美学著作《画筌》通篇四千余字,一气贯注地讲述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持论精微透彻,是一部高水平的画论著作。我们所熟悉的“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等艺术思想皆出于此。《画筌》的作者笪重光是诗、书、画兼备的才子。他的绘画正是其思想和言论的直观体现。这里我们要欣赏的《梅花图》(见图)为绫本墨笔,纵97.9厘米,横33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笪重光66岁时创作的作品。

\
 

  笪重光《梅花图》画蜡梅一枝,似信手拈来,具有天真、淳朴的自然之美。梅枝奇崛多姿,遒劲弯曲,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豪放不羁的姿态。主枝自画面右下角斜冲而出,势如弯弓,顺势而上,然后分枝,顶部斜挑一细枝,插向画面上方,正好与画面上端的咏梅诗相映成趣。枝干上,疏花秀蕊,有数朵梅花已然绽放,尽显出梅花的劲峭冷香、清韵傲骨。“冰花”开放,冷艳奇丽,与曲劲的梅枝相映,苍劲中透着清气,表现出冷梅神清骨峻的风姿。

  此图所绘折枝梅花枝条简疏,风骨嶙峋,着花不多,简淡幽美。cdN-wWW.2586.wAnG在技法处理上,用笔精练蕴藉,毫不拘板。主枝以淡墨挥洒,淡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勒,挺拔坚韧。画家用湿笔淡墨自下而上、一气呵成地写出粗枝,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有书法笔意。枝上复加苔点,苔点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墨色变化丰富,饱含水分,似新生之嫩芽。待墨未干时,以重墨中锋线条曲劲写出分枝,枝节交叉处过渡尤为自然。分枝的细梢如铁鞭鹤膝,气足力满、顿挫有韵,极为挺秀。画中梅花,一改彩染或墨晕花瓣之法,为墨笔圈线,即“圈花法”。花朵纯以水墨绘成,作白描圈线,不加晕染,表现出白梅冰清玉洁、寒葩冻萼的独有资质。以淡墨白描勾勒花瓣,行笔迅疾有力,线条雅秀劲韧、疏落离披,充分表现出花之勃勃生机。花蕊、花蒂以稍重墨色点写,具有水墨浑含的特点,也凸显出花朵的层次感。这种勾瓣点蕊的方法颇具南宋扬无咎之笔意。画面中,枝干的转折、花朵的向背等都处理得面面俱到。尤其是疏密分布于枝干上的清润苔点,与劲拔的细枝、灵秀的勾花相结合,颇具意境,将梅花冰清玉洁、如纱似绢的姣美形象表现得很完美。

  此作有借梅言志、抒发情感之意。笪重光是清顺治九年(1652)的进士,官御史。他为人刚正,直言不讳,有“官御史,有直名”的称誉,虽权贵亦惮之。顺治十二年,他奉派到江西做巡按,对江西分巡湖东道佥事李嘉猷的贪酷不法严词参劾。因李嘉猷在朝中有权贵作后台,笪重光反被革职,后被判刑收赎,“永不叙用”。此后,他便罢官归乡,隐居于五州山、茅山一带,潜心于道教。在《梅花图》中,笪重光仅绘一枝梅,疏疏落落的几朵梅花在梅枝上孤独地绽放,不正揭示出画家落寞的心态和孤傲的性格吗?画中挺劲有力的用笔,劲如弯弓挺刃的枝干线条,“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的圈花点蕊,都很好地表现出梅花“不知屈曲向春风”的品格,凸显出画家清贞孤傲的气概。再观笪重光自题的五言诗,书风清醇脱俗,字体遒劲飘然,有凌云之气、纵逸之致,带有苏、米之风。文词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诗曰:“铁干偏能吐秀姿,世间柔艳敢相欺。虎儿夺取春风力,貌向尘环系客思。谁言梅是花时好,即不花时亦可怜。试看一枝当月影,冰肥玉骨藐姑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映,此诗便是对画面的最好评析。从诗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画家借凌寒独开的梅花寄寓自己无视权贵的孤高和对官场恃强凌弱的批判,表达了画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透过这束骨瘦花稀、曲劲坚挺的梅枝,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画家风骨棱棱、坚韧不拔的身影。

  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江上外史,又号逸叟,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苏丹徒人,一作江苏句容人。工书善画,与姜宸英、汪士、何焯齐名,合称“四大家”。传世作品有顺治十七年(1660)所作《松溪清话图》、康熙二十五年(1686)所作《柳阴钓船图》等。著有《书筏》、《画筌》等,曲尽精微,有裨后学。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