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收到我的老领导、离休老同志孙福田寄给我的一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见附图)这幅草书作品,通篇畅达洒脱,用笔跌宕起伏。既有孙虔礼《书谱》的字法结构,又有黄庭坚草书的笔法韵律。这幅字体现出了已至耄耋之年的孙福田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
孙福田同志是我非常崇敬的一位革命老前辈。他是河北保定人,早在1938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双重洗礼,成为我们党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写的小说《狼牙山五壮士》,激励了几代人,感动了亿万人。
福田同志送给我这幅作品是有意义的。李商隐的这首诗,写的是“谒山”,也就是拜谒名山。是其登上高山之后,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的。第一句“从来系日乏长绳”,其典故来自西晋文学家傅玄的一首诗。“长绳系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寓意是留住时光,享受阳光。CDn-WwW.2586.wANg而李商隐用了一个“乏”字,点明这种愿望难以实现。接着,李商隐感慨时间流逝无法阻止,“水去云回”的景象以“恨”字为转折,引出下面的句子———“欲就麻姑买沧海”,使人似乎在绝望中见到柳暗花明的曙光。“麻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作者认为沧海属于“麻姑”,于是向“麻姑”买沧海。其意在时间之“流”最终归于沧海,买下了沧海,就等于买下时间。
福田同志与我的名字很有意思,他后面是“田”字,我后面是“海”字,两个字合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福田同志选择写这首诗送我,他是在提醒我,抓紧时间,时不我待,趁着还不算老,为党的事业多做工作多做实事,以免徒然慨叹“桑田未变人先老”。福田同志用草书的形式,送我箴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文艺战线上资深的老同志,对在职领导干部的美好嘱托和殷切希望。
如今的福田同志,不争名,不争利,只是在北京郊区的一处村落里享受着阳光,安度着晚年。然而,他安度晚年的方式与别人不一样,他在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教村子里的孩子们学书法。
孙老从事文艺事业数十年,平素酷爱书法,是一位书法家。他曾经为筹备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现更名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当看到村里的孩子们一到放假或休息日就有很多空余时间,一直想发挥余热、回报社会的他,便觉得应该把自己钻研了几十年的书法传授给下一代。于是孙老与老伴商量,办一个面向少年儿童的书法培训班,免费指导村里的孩子们练习书法。孙老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老伴的大力支持。教授很多学生一起学习书法首先需要教室,老两口就专门腾出一间冬暖夏凉充满阳光的房间,置备齐了桌椅和教具。学生练习书法需要大量元书纸和毛笔、墨汁,又是老伴按孙老开的“方子”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坐车进城采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孙老还自己掏钱买来日记本、钢笔等作为奖品,奖给那些学书法成绩突出的学生;逢年过节,还组织书法比赛,让村里的“小书法家”们一决高下。孙老常说:“中国的书法是国粹,我多年来的心愿就是退休之后培养一批对书法有兴趣的小孩子,来传承中国的文化,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