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陈独秀等在上世纪20年代末掀起“美术革命”,确实是因为中国画自晚清以来出现了衰败的事实,古典文人画的形态和现代社会之间出现了裂痕,甚至脱节,于是现实对中国画的变革提出了要求。但是,我们又看到,中国画自身也存在着一个“变”的过程,它的内部本身也一直在变化,比如北宋的绘画到南宋的绘画就是一大变。在我个人看来,所谓中国画的现代性,实际上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其自身内部的变化。另一个便是通过外力,引进西方艺术,这两个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正是源于自身的衰败,一百多年来中国画的求变其实都是围绕着自身的现代性转型进行的,这是自晚清起一代又一代中国画家孜孜以求的问题,贾浩义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从徐悲鸿那一代的中国画家起,建立起现代学院教育制度之后,每一代的中国画家绘画的起点都是从写实开始的,他们的绘画无不经过严格的写实训练。但是我认为写实应当是两种含义:一种是引进西方科学的写实手法,另一种则是中国传统的东方写实。东方写实实际上从未中断,唐之韩幹、近代的任伯年都是东方写实的大家。过去我们理解的只有西方的写实主义而常常忽略中国也有东方写实观,但是纵观近代中国画家的艺术创作,就不难看出这两种思路合流之后对近代画家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徐悲鸿、蒋兆和,后来一些人自始至终坚持了写实主义的道路,但是有些人也在自觉的开始转变,从介入写实到突破写实,将写实的“突围”作为自己“逃生”的一种办法。CDn-wWw.2586.wAng在当代,从引进西方写实主义的角度而言,也正是因为前面出现了如徐悲鸿,蒋兆和这样一些写实主义绘画的高山,就使得超越有一定的难度,便迫使当代的许多画家必须“逃生”,否则自己就可能“死掉”。
同样,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画从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再到当代也都是一直在变的。由于自己本身内部的变革;中国画本身也不是一个僵死的画种,因为我们也可以断言有这样一个自身生命力支撑的画种在未来便不可能消失或死亡。贾浩义可以说是在中国画求变求新的探索道路上表现得十分优秀的一位中国画家,因为他敢于面对现实的问题,敢于变革,敢于突破前人超越自我已得的艺术成就,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贾浩义在早年曾受到过很好的西方写实主义训练,与此同时他又兼收了东方写实的传统,并对这两种不同的写实思路加以重新组合,形成了自己新的认识。我们看到,在后来的艺术创作道路上,贾浩义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必须去“变”,力求突破,也正是源于每一个中国画家的一小变成就了中国画的一大变。
有很多人将贾浩义的画理解为抽象画,但我并这么认为,因为在他的画面中还有一个基本的“形”在,我们从他的画面中依然可以辫识出“马”的形象。至于“抽象”,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和“具象”没有关系。它一开始就是抽象的,和“具象”并行,“抽象”并不是从“具象”之中升华而来,比如说毕加索,他画牛将其一步步的解构成方块,但我们并没有将他定义为抽象画家,而是立体主义,因为毕加索所做的并不是抽象绘画的根本。虽然贾浩义的绘画有抽象性,伹我们不能把这种抽象性的绘画等同于抽象画,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其次,中国画从来也不是抽象画,中国画讲求的是“意象”,这是“抽象”与“具象”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境界,张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心源”,就是“意象”概念的表述。“意象”是中国画得以发展到今天,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基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