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热点聚焦 >> 正文
小小树洞激发无限创意:盘点各地的树洞画


树洞画让城市更美丽
  石家庄女孩王月因画树洞画而扬名,这座城市也因她的树洞画变得更美丽。就读于大连工业大学的王月,用近2个月的时间,在石家庄九中街两边的树洞上创作了16幅画。她说,树洞画是一种废墟艺术,她要用画笔美化家园,扮靓生活。

在联盟小区,志愿者正在精心创作
  随着“树洞画女孩”的走红,石家庄九中街意外成为经典,市民期待更多的树洞画来扮靓城市。如今,本报“画笔扮靓城市”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已经有两百多位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小区,造出许多“景点”。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树洞画作品进入评选环节,敬请继续关注。

  ■ 街心公园、小区增景点

  “你看这两只熊猫,像是在闹着玩,多可爱!”27日9时许,记者来到范西路与青园街交口西北角的街心公园,只见许多市民在观看连廊上的熊猫。cDn-wWW.2586.wAnG“我常常在这个公园遛狗,突然有一天,发现连廊上出现很多熊猫,大家都叫它‘熊猫林’,真是好看。”市民陈女士说,画虽然简单,但却点亮了整个公园,让连廊更有生气。

  27日,联盟小区的一面“风景画”也竣工了,居民走到这儿,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联盟小区是老旧小区,这一面墙与水上公园临近,我觉得在这里设计了一幅山水画再合适不过了。”负责这面墙的敬贤画室的杨贵松说,绘制的这幅作品要与水上公园的景色相协调,又符合老旧小区沉稳成熟的气质。“我画得不好,就写个字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路军也加入到这次的活动中来。27日15时许,路军带着自己的画笔,到联盟小区给这一幅“风景画”添彩。

  ■ 活动作品要晒图评选啦

  启动“画笔扮靓城市”活动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截至目前,200余位志愿者参与,共绘制了200多幅作品。省会的许多树洞、垃圾箱、座椅等地方都藏着“惊喜”,一些小区内还出现“树洞画一条街”。墙根下躲着的小猫,树洞中藏着的啄木鸟……志愿者们利用手中的画笔,为石家庄的社区、街头带去了不少惊喜。

  如今,“画笔扮靓城市”作品开始大盘点,我们将进入评奖环节。届时,我们将会从众多志愿者的作品中评出最佳绘画奖、最佳结合奖,以及最佳创意奖。获奖的志愿者将会得到本报颁发的证书及奖品。请您及时关注。

  王月现场指导 大连美丽“树洞画”展示正能量

   画笔扮美大连”活动,不仅在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网络世界里,同样引起了网友和大连媒体的广泛直播、转发、评论和晒图。有网友不断地更新志愿者笔下的美图;有的不但拍摄树洞画,还将镜头对准了趴在地上、“挂”在树上的摄影发烧友;还有的网友在微博上相约赶往正仁街作画现场,旋即又晒出了自己与“树洞画女孩”王月的合影。

他们用画笔给大连带来了美丽。
  几千次的转发、评论中,大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官方微博“@文化大连”尤其活跃,不但从始至终关注此次活动,其幽默智慧的语言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在“@沈阳晚报”感慨:“扮美大连!沈阳啥时能出现这美景呢”时,“@文化大连”调侃而又认真地回复说:“沈报君莫急,只要还有创造的余地,就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前程(语出余秋雨——本报注),共同期待美的远行”;看到网友发的一幅照片上,由于围观者太多,几位抢镜头的摄影者干脆站到了树根下的水泥椅上,冷丁一看像爬上了树一样,“@文化大连”幽默地调侃:“今天现场人多得把摄影记者都挤上树了”,又说:“今天树上挂的全是摄影记者,不但有大连晚报记者,还有大连日报记者”;对于几位摄影爱好者趴在地上拍的图片,“@文化大连”说:“黄雀在后啊孩子们,你们也被拍”;面对第一位完成“树洞画”的12岁女孩乔艺卓和她的作品南极小企鹅,“@文化大连”笑问:“这孩子是腾讯派驻大连的艺术工作者吗?好有爱!”
  昨天,大连电视台先后两次对本报的“画笔扮美大连”活动进行报道。《大连日报》、《新商报》、《主流》杂志特别派记者全程跟踪报道。

  部分网友的评论:

  @大连石榴:给灰头土脸的街头环境增添了多少艺术特色,生活希望,唤醒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女孩了不起,可以影响感染别人的这种能力,太值得老中青少几代人学习了!

  @高山流水之父-中国城市记忆:好孩子!你真棒!支持你的画!我还有个女儿8岁多,也支持你!

  @DL南山樵夫:好就一个字,如树画如涂鸦,让欢乐渗入生活细节,让艺术贴近社会末端。

  @李军MODERN-MUSEUM:一个女孩带动起正能量。

  @大连旅游宣传:做了一件好事!让大连更美,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海水更透明!

  一声“王月来了”引来“追月”一族

  “王月来了!”昔日宁静的正仁街槐花大道,因为大连晚报的“画笔扮美大连”活动,因为“树洞画”女孩王月的到来,变得热闹非凡。昨天,不算长的正仁街上,王月走到哪里,身后都跟了一群粉丝。这其中有热情的摄影发烧友,不少是大叔阿姨级的;有专程赶来的网友,追着王月要签名,旋即又在微博上晒出来;还有很多路人,临时加入“追月”行列……虽然不是大连人,但因为在大连工业大学读书,王月已经被热情直爽的大连人视作“大连的女儿”啦!

  七旬大娘8点到场等王月

  有位背着粉色书包的七旬大娘,她手拿一摞报纸,全部都是本报近期刊登的“画笔扮美大连”专版剪报,上面满满的都是王月和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的签名,“我关注晚报这个活动很久了,特别喜欢王月这闺女,听说今天在这里能见到王月,还有这么多和她一样有心的志愿者,我上午8点多就赶来了,盼着亲眼看他们用画笔扮美大连。”大娘兴奋地说。

  下午2时许,活动接近尾声时,有些志愿者在作品完成后陆续离开现场,却仍能看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大娘,在槐花大道上流连,在每幅作品前驻足,仔细欣赏树洞里的精彩。

一位志愿者刚拿起画笔,就被大批现场的市民包围住。
  “追月”一族索要签名劲头足
  “给我签个名吧!”在五四路与正仁街路口的人行道上,王月被索要签名的市民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专程买来当日的《大连晚报》,因上面有关于她的报道,用来签名更具意义。但凡王月走过之处,就像是以她为中心的“飓风”在移动,身边都会有数十人索要签名,要求合影。其中也不乏“状况外”分子,见人就问:“哪个是王月?”甚至有人看见戴眼镜、长头发、手拿画板的女孩就上去喊人家“王月”。

  “这可比石家庄的人多多了,没想到大连人这么热情。”王月表示,她很高兴自己能被大连人认可。每当有人要求与王月拍照时,她都点头微笑,特别是对小朋友,王月还会蹲下来,亲切的和他们互动。现场还有很多小学生是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组团”来见王月姐姐的。

  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追拍树洞画

  还有一群比摄影记者还“敬业”的老年抓拍队,活动刚一开始,志愿者尚在起笔构思的时候,“抓拍组”就已经按捺不住了,纷纷举起长枪短炮,冲志愿者们一顿“咔嚓”,手冻得通红也不放松。“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觉得再不赶紧开画,都有点对不住这帮扛着相机的爷爷奶奶们了。”志愿者孙可琪笑着说,她以前写生时也被围观过,但这是第一次有当“主角”的感觉。

  不过,在各种相机的“围攻”下,年纪稍小的志愿者会显得有些局促不自在,在围观者的影响下,难以专心作画。王月深有感触地说,这就需要作画者专注,当全身心投入作品中时,围观者就会自动“隐身”。

  讨论:绘画中加入大连元素

  昨日上午9时,10名志愿者汇聚在安利大连分公司友情提供的聚合点。王月也早早赶来,并很快和志愿者们就当日准备画的内容进行讨论。她表示,由于时间匆忙,就不单独画作品了,但却可以将自己画“树洞画”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我在石家庄画的那些树洞画,有人说没有地方特点。所以很希望大连的这批树洞画,能够体现出大连的城市特点。”王月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之前志愿者们设计的作品包括松鼠、猫头鹰、蛇、小鱼等,虽说都以动物为主,但品种繁多,略显杂乱,而且没有特点。王月表示,既然是大连晚报组织的活动,10幅作品就应该成一系列,体现出整体感。

  王月的提议启发了大家,经过热烈讨论,大家决定选择“海洋”作为统一的大连元素。12岁的乔艺卓原本打算画大熊猫,现场决定改画企鹅。有学美术的父亲坐镇,小姑娘信心十足。李盛阳的作品原本设计成在蔚蓝的大海上写下“美丽的大连我的家”几个艺术字。虽然大连元素浓厚,但总觉得“说的不如画的好”,经过王月建议,他把字改成了两只跃起的海豚,让画面一下子活跃起来。下午,王月还亲自上阵,与李老师一起完成了这幅“树洞里的海”。

  坚持:74岁画师冻得手发抖
  昨日的气温骤降,加上风大,给户外创作“树洞画”带来极大挑战。68岁的李盛阳选择的树洞就在五四路与正仁街交叉路口,周围一点儿挡风的东西都没有。风刮着脸,天气很冷,他却丝毫不惧,十分专注;为了拿笔沉稳,辽师大美术学院大学生刘欢桐坚决不戴手套,双手冻得通红;74岁的李军精益求精,从上午9时30分直画到下午3时,除中午吃饭外,一直站在树下,冻得鼻涕也流下来了,拿着画笔的手都发抖了,却依然继续画着,细抠每一朵浪花。他说,今天还要去继续完善一下自己的作品。

  天冷,安利大连分公司为大家准备了热饮,志愿者都顾不得去喝。12岁的宋复浩小朋友最后一个完成作品,他画的是一条眼镜蛇,从树洞里昂起头。虽然作画之前王月姐姐曾提醒他,蛇这种动物可能有些人看到会害怕,这也是她在创作时没有选择蛇的原因。小复浩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创作。作画过程中,果然又有市民直截了当地指出“吓人”,多多少少给小复浩的心理造成了一点影响。好在大部分市民还是对小复浩小小年纪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给了他更多的鼓励。下午3时30分许,小复浩终于完成了画作,先惊后喜,也让观者感觉眼前一亮。

  点睛:王月希望自己的经验帮到志愿者

  之前“踩点”时王月就指出,大连的树洞与石家庄的树洞完全不一样,大连的树龄长,树疤极其不平整,给创作带来很大困难。昨日在现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肖妮就依托不平整的树疤,画上一条明黄色的热带鱼,使画面变得立体,看起来凹凸有致,活灵活现了。“相对来说,其他两条鱼的颜色有些暗淡。”根据王月的建议,肖妮给画作整体提亮了色调,一下子变得更加明快。同样是鲁美大学生的迟琳则把水族馆搬到了树上,她在一棵高约50厘米、宽约10厘米的树洞上画了10余条色泽鲜艳的小鱼,可她总觉得每条鱼都似乎没有神,王月帮忙为小鱼着重突出了眼睛,“点睛”的一笔,立即让“水族馆”鲜活起来。王月表示,自己只是在创作树洞画上比别人先行一步,多一点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乔艺卓最先完成“企鹅画”后,做幼儿教师的孙可琪第二个完成画作,大海、沙滩、船影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清新淡雅。相比之下,鲁美另外一名大学生张智涵创作的小丑鱼尼莫在爸爸的带领下畅游在树洞海底世界中,有情有景,别有一番趣味。与尼莫相邻的则是鲁美毕业生孟宪粽创作的小松鼠。海洋动物与陆地动物比邻而居,和谐融洽,相得益彰。

  “大连终于有自己的树洞画了!”现场围观的市民说,语气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不过有市民担心,树洞画都是水粉画的,会不会一场雨就冲掉了?不必担心!王月和记者已经在树洞画上喷了一层透明光油,这样便可以保持得更久一些。

  后续:有男生天黑了仍在现场作画

  昨天晚7时多,记者发稿时,网友“@大连石榴”发了一条微博:“都七点多了,教育学院西门那里还有一个男生在作树洞画,有一辆白色的轿车在为他开着车灯,这一幕让我好感动!”这位网友表示,“感谢那个树洞画女孩,带来了这么多的美好,而当下的人又是多么渴望美好!”而那位黑夜作画男生坚持到10点多。

  事实上,昨天的扮美活动现场,不但有学校专门组织学生来参观,幼儿园的老师领孩子来学画,还有渴望参与活动的大连市民。“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觉得自己跟这座城市贴得更近了,人人都有责任爱护她,扮美她!”市民表示。

合肥亳州路出现“树洞画” 市民呼唤街头文化
  年初石家庄女孩王月和她的“树洞画”火了以后,紧接着芜湖就有一群年轻人效仿。3月23日,合肥的街头也聚集了一群小小“艺术家”,在亳州路与沿河路交口的树干上,正在创作“树洞画”。
  年初石家庄女孩王月和她的“树洞画”火了以后,紧接着芜湖就有一群年轻人效仿。3月23日,合肥的街头也聚集了一群小小“艺术家”,在亳州路与沿河路交口的树干上,正在创作“树洞画”。

  小小树洞激发创意无限

  某艺术培训学校的老师受到“树洞画”女孩的启发,在周末将美术班的学生们组织起来。“顺着一环走到亳州路和沿河路,这两旁的树木比较多,又靠近河岸,风景也不错。”该老师介绍说,“在树洞上作画的确是个非常好的创意,也很想通过这个方式美化我们的城市,同时也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

  在作画之前,所有参与创作的老师和孩子们都事先观摩了王月的作品。“可以效仿,但是我们更鼓励大家发挥想象,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二年级学生邵琪珊画了一只熊猫,绿色的背景上一只卡通熊猫正在做“手舞足蹈”状,之后她又在同一棵树的另一个树洞开始想点子。很多孩子都是绘画初学者,画画的技巧也许不是那么娴熟,但是孩子们却敢想敢画。一个小朋友对着长长的树干准备画一列火车,但是当他发现白色的颜料用完了,没办法把树洞的底色涂满时,就立刻改变了创作方向,转而画了一只绿色的大鳄鱼。

  “我画的是猫头鹰”“我画的是城堡”“我的蝴蝶也画完了”……小朋友们对这种户外课程非常感兴趣,画完了一个又去寻找下一个树洞。

  在已完成的作品中,记者发现了一只“眼睛”格外动人:一棵大树的树洞两头弯弯中间饱满,就有人把它画成有着长长睫毛的大眼睛。另外一棵树上有一条倾斜的长沟壑,被画笔填成了一条彩蛇缠绕树干。

  合肥市民呼唤街头文化

  就在小朋友画树洞的时候,路边的行人纷纷驻足前来观看。尽管对树洞女孩早已有所耳闻,但是看到“树洞画”出现在合肥,很多市民还是表示新奇、开心。14岁的吴语欣更是悄悄地加入了这个创作队伍,准备画一幅挂满星星的蓝色夜空。“很小的时候曾学过美术,后来因为学业紧张,就没再画过了。看到他们在画树洞,就忍不住也想动动手。”

  大家对“树洞画”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创意本身具有魅力,更是人们对城市文化的需求日益加深,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能够充满色彩。

  国外城市中有很多户外壁画艺术设计别出心裁,而我国的城市干净整洁但缺少艺术细胞。去年,红星路涂鸦墙是去是留一事牵动了很多合肥人的心。偌大的合肥,能够给街头艺术者施展才华的地方却很少。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