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别号沧浪漫士等。无锡梅里镇人,元大德五年生,明洪武七年卒,享年74岁。倪瓒出身于富豪世家,少年时饱读诗书,家中经常有文朋画友雅集相聚。家藏有董源《潇湘图》、李成《茂林远岫图》等。他45岁创作《六君子图》,此作可称为阔远构图的实例,此图一水两岸,中间大片水面无色无纹,水天一色,给人以空旷、宁静的感觉。50岁后,他变卖田产,漫游在太湖周围的宜兴湖州等地。他信仰道家、佛教,看淡人生。平淡人生的生活风格在他的作品之中充分体现。明董其昌评元四大家,赞曰:“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文真……”其作品颇受世人珍爱。
在《洞庭归棹图》(上图)中我用云林先生笔意画了几棵树,画面右部靠左边那棵树用介字点画法,云林先生画的介字形树叶如弯曲的竹叶,三五一聚,自然,天真活泼。介字树右面一棵树用垂叶点式画,用笔由上往下。这两棵树为近景,所以用墨较浓。画面最右边那棵为松树,画松针时中锋用笔从下往上挑五至七根。后面一棵树则用仰头点式画,画此树叶全是用中锋轻划弧形。用笔随意轻松,用墨偏淡。画面左下方一棵树带有明显的倾斜,画树时应注意,大自然中生长的树粗细不一,造型各异,应适时适地运用到画面中。CdN-wwW.2586.WAng此树树叶用垂头点式画,在画树的主干和枝干时要注意,用笔中锋带侧而不是一笔到下,是用带有波折的短线,从上而下,逐段组合,遇到节疤交叉时更要精细,用波折曲线叠加或加以皴擦。树干墨色亦用中墨或淡墨,这是倪云林先生的特点。
画石时中锋起笔,用淡墨至中墨,墨略干。折角向左中右均可形成,折角可直亦可带弧形,这就是折带皴。折带皴和披麻皴可混合使用,圆些为披麻皴、折形为折带皴。中锋偏锋并用、皴擦并用、点线并用是倪云林先生的又一特点。用此法来表现太湖山石则恰到好处,在山石暗部可加些干擦和淡墨渲染,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画好山坡后在树与山坡的空白处略加小杂树补白,使画面更丰富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木舟在树下航行,亦用中锋淡墨勾勒,以增加整幅画之动感和灵动性。画面对岸远山亦用中锋勾勒轮廓,皴擦时则中侧锋同时使用,用笔偏干,淡墨为主。局部加以点苔,使画面层次丰富,滋润灵动。
倪云林先生长期生活漫游在太湖边,对当地的地理风景了解至深,尤其在冬春更替之时,太湖边的一草一木,既有孤独挺拔的一面,又有待时生发的一面,孤中藏秀,秀中藏逸,一切皆妙不可言也。
倪云林先生的作品给人以一种安静、空灵,有想象空间的感觉。画面以小见大,化繁为简,用笔则是达到了笔未到、意先到的超凡境界。难怪他的很多作品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实属画中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