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魏塘镇人,生于元至元十七年,卒于至正十四年,享年75岁。吴镇一生绝意仕宦是位隐者,他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用笔干湿互用,尤擅带湿点苔。画面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墨竹宗文同,格调简朴真率且笔力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吴镇的山水画明显地表现出他的隐逸思想,他热衷于画渔隐题材,如《洞庭渔隐图》、《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等,还画过《渔文图》等长卷多幅,他如此喜画渔隐题材,这可能和他长期居住在太湖边的生活有关。
我在《太湖渔隐图》(上图)中,运用了一湖两岸式构图。画面近坡画高大的树木以推出辽阔的湖面,远处则是太湖的水波浩浩。画中前两棵树的树叶的画法是吴镇较擅长的鼠足点,鼠足点一般扇形五点,略加略减,不宜太密也不宜太松,画好后再加以修饰。左边是介字点式,注意吴镇的介字点,用笔浑圆,上小下大,形态较为松散自由。墨色要有层次有变化这样才能使画面更生动更有活力。后面的树用淡墨平头点式画,陪衬在后,以增加树叶的层次感,给人密不透风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后面的水面更光亮更清晰。CDN-WWW.2586.wANg介字点树后面的那棵树用的是垂叶点式画法,用笔自上往下,上重下轻,有疏有密自然排列。在树下方斜出一株半枯树,露出枝干,画时要苍劲些,先用中锋中墨勾勒树干,然后点上细细的竖点,注意用墨要浓淡相宜,层次分明。画近景和丛林间可用淡墨稍加点染,这样可使树丛连接成茂林,更能体现出树干的挺拔有力及树叶的层次感。
在山体的凹陷处和树石的连接处则用与皴法相似的笔法加以渲染,使山石间相互关连,画面浑然一体。坡岸用笔较湿,可加水草或芦苇点缀,并点苔使之层次分明。坡石用披麻皴,用笔比黄公望的用笔略湿一些浓一些,线条略粗一些,线条可以叠加也可以交叉,这样可以使画面浑厚苍劲。画对岸的山坡时,用笔偏干偏锋加大。在用矾头皴时也可以垂直如刮铁皴一样从上至下皴之,在矾头皴中掺以刮铁皴用笔在传统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后山苔点则用柏叶点式和散笔点式相结合,中锋直下,着纸即收笔,用笔灵活而富有弹性。画面右部画草时要中锋用笔,自下向上挑出,或用侧锋逆锋都可,画面自然生动就可以。
吴镇的个性十分独特,在取景上充分地展现出他极强的一致性。他尤其喜欢画枝上顶着几片树叶的古树。在树的种类上他最喜欢选取被赋予隐逸人格象征的古松来充实画面。在近景中吴镇却很少画杂树,而是喜爱画几棵粗壮而枝叶茂密的大树来强调树的顽强精神和生命力。这都是吴镇先生作品的特点。
我最佩服吴镇先生的用笔用墨,尤其是太湖山水,其实他那时的用墨已是大黑大白,最暗处亦是最明处,这样的用墨令画面具有强烈的对比及层次感,使他笔下的太湖千姿百态,有如仙境。
有些人看古人山水都觉得旧气、呆板,其实那是你自己心如乱麻的缘故,也是对传统书画认识的缺乏。现在的书画爱好者不妨先从静心入手,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体会到前人的高古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