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 谢学文
被誉为“长城画家”、“海峡两岸艺术交流的使者”的著名画家谢学文先生,今年八十三岁,从事国画创作六十年,而涉笔长城这一题材就有三十年;他创作长城画的独特之处是大胆运用古代画家愼用的焦墨。历经多年探索,其长城焦墨画达到炉火纯靑。
那天走进谢先生画室,他正在用焦墨创作高2.45米、长4.4米,表现万里长城雄姿的《中国龙》巨画。但见古老的砖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跌宕起伏,仿佛一条游走华夏的巨龙。
说起长城焦墨画创作,谢学文谈兴尤浓。他介绍说,焦墨画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画法。顾名思义,浓墨之极为焦。当一幅画完成时,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乾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能起开醒提神的作用;也有整幅画全用焦墨画出的,显得苍劲有力。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但与后世在生宣纸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相比,也还是以浓墨为主。用焦墨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方敢着笔,此为古来画史共识。CDN-WWw.2586.wanG明末清初的程邃(1605~1691)喜欢画焦墨,也多半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1865~1955)对焦墨画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不少山水画全是用浓墨、焦墨画成,黑、密、重、厚,表现了山的眞面目。
多年来谢学文一直在硏究焦墨画运笔的速度、用力的大小、含墨量的多少、笔锋的变化、线条的粗细、灵活的皴擦,以恰到好处地表现画面的浓淡、虚实、明暗、远近。焦墨画的用笔不是很轻灵,也没有色块,只有黑白对欣赏者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运用焦墨表现不同季候的万里长城,效果甚佳。如以焦墨为骨勾勒山巓的雄劲挺拔、山间云雾的虚无缥缈、山泉瀑布的灵动飞逸,等等。
原来,焦墨画法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虽然失去了破墨、渍墨、泼墨等诸多墨法凭藉,却能利用它的黑白灰手段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万里长城的烟雾氤氲、风云变幻、奇石秀水在焦墨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下显得奇美而又灵秀。虽然仅仅一黑一白,却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动一静,相生相发,相反相成,这也是独特的焦墨画法不同凡响之处。倘若用墨把握失当,就会捉襟见肘,甚至前功尽弃。
谢学文说:“虽然我老迈年高,但是我心理年龄很轻,健康状况良好。艺术贵在推陈出新、出奇,才有生命力。所以我毫不懈怠地攀登艺术的新长城。”在长城画创作中,他大胆采用古代画家愼用的焦墨乾擦、点擢等技法来表现长城的壮美景色。灵活运用多种创作技法,这也是2011年他的长城画在京展出受欢迎、获好评的重要元素。
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