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问得好!我们是应该拿起理性的手术刀,以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的勇气在文化层面上来对山东美术进行一番反思和解剖了。
由此我想到前些日子读到的一本书,叫做《山东人还缺什么》,作者的结论是:山东人什么都不缺,正因为是这样,才是最大的缺!山东美术界并没有超出山东人的范畴,我认同书中的观点,也认为山东人所具有的美德山东美术界都有,山东美术界的缺失,也恰恰映射出山东人的弱点。“长子心态”或者“‘圣婴’心态”,是山东人最主要的一个文化情结,“一山一水一圣人”或者“一山两水三圣人”,都在我们山东。cDN-wWw.2586.waNG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就成了这方水土最值得炫耀的谈资,也在深层次里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体到绘画上,就是注重“功夫”,讲究难度,不屑于以巧取胜或标新立异,尊崇正统的绘画理念和按部就班的绘画技巧,忽略观念思辨和思想性,认为那是空泛的和不着边际的空想或者空谈,只关心“怎么画”的问题,不关心“画什么”的问题。结果是作品画出来很好看,技巧性强,可就是缺乏艺术的深度,缺乏鲜明的个性,更毋庸谈深刻的思想性了。这也是为什么迄今为止,山东的绘画尤其是几个大画种(国、油、版、雕)一直在全国五年一届的大展中与金奖无缘的深层次原因(水彩画曾得全国大展金牌,除外)。当然,我们画画获奖不是唯一的目的,也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透过约定俗成的标准,找出我们的问题,这才是豁达的心态,才是进取的心态。这是第一点,可以称之为优越感下的创新意识缺失,这是最主要的缺失,要展开说的话,能写篇老长的论文。
我曾经就山东美术界的特点概括为三个“中”字:一个是“中部”,从中国版图上看,山东不南不北,用“地域特点决定艺术风格”的观点来看,山东地域特点不明显,因而艺术风格也就不鲜明;二是“中庸”,孔孟文化根深蒂固,一味守成进而转化成守旧,就是以上谈到的现象;三是“中和”,讲究“笔笔有出处”,不越雷池一步,也是上面谈到的现象。结果都“中”到一块了,不偏不倚了,也就不痛不痒了,四平八稳了,也就波澜不惊了,这应该让我们警醒——优越是优越感的墓志铭,创新才是创新者的通行证。
还有一个严重的缺失,就是缺一个专业的、高蹈的理论阵地,直率地说就是缺一个专业美术刊物。正因为缺了这个平台,我们山东美术可是吃老亏了。看看其他地区,凡是美术活跃的地方,都有一份或几份艺术刊物做保障。一个江苏,一个浙江,一个天津都有覆盖全国的美术报刊,结果怎么样?当地受益,又是推介,又是理论文章鸣锣开道,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画家,本来属于二流三流的画家,经过平台亮相,浓妆淡抹一番也就弄得全国童叟皆知了。相反的,我们有一流的画家就因为宣传不出去,明珠暗投了,太可惜了。更重要的,有了刊物平台,就有了理论阵地,从战略上讲,就能前瞻导向,后推新人,构建一方阵营。过去我们有一个《齐鲁画刊》,弄来弄去弄丢了,几十年下来,隐性损失太大了,现在的《书画艺术导刊》固然不错,但仅局限在小圈子里交流,且不能涵盖全部美术种类,所以还是要呼吁要有一个刊物,一个阵地,一个平台,一个硬件,能在全国产生影响的。现在美术馆推出的《山东美术》,似乎开始打算这么做了,但愿是一个好兆头,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福音。
山东美术界还缺乏批评的精神。“好面子”是山东人的共性,凡是做展览开座谈会,只“画得好”三个字就可以概括,这仅是浅层面的缺失,更重要的缺失是批评精神的缺失。这里所说的不只是具体的画面优劣评定,更是哲学层面的系统理论建构,就是现在常说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这是必要的和当务之急。我们山东不乏有高水平的画家,但缺乏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也同时关注山东美术的理论家和批评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滞缓了山东美术的发展,绠短汲深,也不展开说了。
当然,缺失的地方还有一些,诸如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开拓精神、补台意识、关注现实、学术空气等等,但这些都过于虚化,需要同仁们长期的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些。所以,上面说了三个“中字”,现在还要再加上一个——“中兴”,才能以求一逞。《国际歌》已经给出了答案:“世上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怎么办?那只好像《论语》里说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韦辛夷擅长中国人物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2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教授工作室,为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成员。现为济南市文联副主席,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列入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作有《鸿蒙初辟》、《蓄须明志》、《马陵道》、《灵山法会图》、《在那个夏天》、《小岗村之夜》、《广陵散》、《怀沙》、《好日子》、《拯救希望》等。曾二次荣获国家专业美展铜质奖;一次部级二等奖;六次省级专业一等奖。1998年荣获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国画家奖”;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百名杰出画家。其创作风格凝重奇谲,具感染力和人文内涵。被誉为“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实力派画家。其水墨小品恬淡隽秀、意韵悠长。曾出访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埃及、越南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交流活动。出版美术专著《占有空间·韦辛夷水墨人物画创作心迹》、《当代中国画精品集·韦辛夷》、《金手指美术自学丛书·写意人物》、《写意古装人物·仕女篇》、《写意古装人物·钟馗篇》、《中国画名家丛书人物名家·韦辛夷》、《名家·韦辛夷画高士》。出版文集《提篮小卖集》等。(韦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