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鸟小品画概论
即兴式的小品画,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创作形式。它产生在文人画出现以后,是在写意性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畅神适意”为主的即兴式绘画形式。小品画在历史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近代将那些随意性、即兴性明显的创作统称为小品画。
小品画的绘制,一般无定规。对小品画的主要要求是它的欣赏性。小品画创作是艺术家灵感的即发式的反映,落笔前,画家必须对整个画面胸有成竹,然后通过一鼓作气的运笔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小品画一般来说以具象与意象为主,但带有抽象因素的作品也正在兴起。小品画的技法运用比主题性创作更自由、更具探索性,但一般来说,技法不宜太丰富。因为小品画本身内容不复杂,画材较单一,过多繁杂的技法,反而难以控制全局,所以应在单纯里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技法的大格调必须统一,否则会严重影响小品画艺术上的完整感。
学习小品画,可以将传统题材或生活素材的加工作为课题入手。我主张花鸟小品画从折枝花卉入手,当然主体的含义不一定是花卉本身,可以是其他方面,也可以是画面最有特色的部位;当然有时可能主体不止一个,或许没有所谓明显的主体,那么就可以从自己最有把握的部分或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于小品画一般幅面不大,因此勾勒、敷色、着墨也无所谓先后,可根据效果的需要见机行事。
另外,小品画又是一种进行技法探索的适合形式。它具随意性、即兴性,既可作为习作来练习,同时又包含创作的基本因素,且在主题与题材上要求较宽松。CdN-wWW.2586.WAnG因此只要形式上的美感达到了较高层次,均可以在小品画中进行表现。
二、花鸟小品画的立意
中国画的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美术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物象必在于形式,形式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只有立意在先,画中才能有奇意。
写意花鸟画的“立意”同画面的“形式美构造”是紧密相连的,与书法相似。花鸟画的立意特别重视画面的用笔、用墨,以及结构和章法布置上的形式美。花鸟画特别要注重形式美的抽象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人的情感中最精彩的部分,并理性地表达。作为一个花鸟画作者,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把写意花鸟小品画画好,因为写意花鸟小品画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情绪为主的绘画。
画面的立意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创造的问题。
“立意”包括三个方面:主题思想、选材、创意。
(一)主题思想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感触,其实这些都可以作为画的主题。只不过感触是原始的,需要进行艺术提炼、概括。把原始的感触提炼成有意义的思想,并用画笔反映出来,这就是画作的主题。要记住写意画画的是人的思想、情感,而不是物象呆板的再现,物象只是抒情的载体。
(二)选材
主题有了,怎样反映,通过什么题材来反映,这涉及选材。“画什么”,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问题,而是一个画材的选择问题。对画家来说,选材就是选择画材。
(三)创意
创意其实是立意的发展,且贵在创新。创新就是别人没有这种立意,你通过画面的创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它可以是主题性的,例如是前人画过的花卉,你画出来后赋予了其新的思想情感,使人看了有新的感受;也可以是形式上的,在用笔、用墨上有新的方法,或构图上有新意等等。自古以来绘画就提倡画无定法,只要有新意、有追求,别人看了能够接受就可以。(□杨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