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鸣:画的是一种态度

一池故事无人知
时隔6年,周亚鸣又一次来到甘肃,依旧带着他的山水和花鸟。用他自己的话说:甘肃就像他的一位老朋友,每隔几年他就要带着新作来会会老朋友,让关注他的人看看他是否又有了新的变化。以画会友,不断地展示自我,在周亚鸣看来,是他作为新文人画家代表的一项使命。 1957年出生于镇江的周亚鸣,曾就读于四川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镇江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长期从事传统山水、花鸟、书法的创作与研究,是当代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 色彩就是生命 锦心绣手——有人曾这样形容周亚鸣的山水和花鸟,说看周亚鸣的画,就好像一下子打开了一匹美而又美的古锦缎。 不错,周亚鸣的画作称得上绚丽,他的色彩和光泽总是能紧紧抓住观者的眼球。各种色彩在他手下运用自如,总能幻化出不一样的感觉。在他这里,中国画的灵魂——墨,似乎也只能退到次要地位,排在色彩之后了,这也让他的画作跳脱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成就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周亚鸣善画鸭子,他笔下的鸭子一只只都像盛装的古典美人。cDn-WWw.2586.wAnG在这次展览中,那些姿态富贵的鸭子让人耳目一新,再次展示出新文人画的魅力。 笔墨苍润俏丽,画风清新明快。周亚鸣的画,就是这样带有鲜明的个人烙印,华丽而不失高贵,富丽却不觉媚俗。 色彩,于周亚鸣的画作而言,有如生命一般。他说:“我眼中的世界就是五彩斑斓的,我的生活也是丰富精彩的,我的画传达的都是一种对幸福感的追求和认知,我希望众人能从我的画作里看到温暖,看到中国文人苦苦追求的一种感觉。”

真花图 绘画是一种态度 正是由于色彩的绚丽,让人们觉得周亚鸣的画作不似传统的文人画。关于这一点,周亚鸣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文人画有一种误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人画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注重笔墨,特别是明清以后,更加过分地强调笔墨的意义和功能,使得现在一谈起文人画,人们就只知道梅兰竹菊和一团浓重的笔墨。周亚鸣说:“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看中国画,就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离年轻人的生活和心灵都太远了。” 这种刻板的印象源自对历史的不了解,周亚鸣说自从元建立后,由于异族统治,文人集团受到排斥,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文人们推崇逸品,崇尚水墨。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文人采取政治上不合作,对生活、生命的态度也是如此,于是就产生了清高,并将笔墨系统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拓宽。但仅仅因为这些就给文人画下定义,周亚鸣觉得并不科学,因为在他看来,文人画的内涵远不止此,而是更加丰富。 说到文人画,就不得不说到文人。“任何时代都有文人阶层,文人阶层应该拥有仁义礼智信的品质以及独立之精神。”周亚鸣这样解释着文人的内核,而文人画,自然是要用画作来表现这种不受任何事物所左右、最真实的精神世界。 在周亚鸣细腻柔美,简洁的笔墨与色彩间流淌着一种温暖感人的情愫,他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周亚鸣说现在我们正处在民族文化大繁荣的历史时期,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这个时刻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变化和焦虑,但是也充满了生机,我们始终热爱着它。“所以要把对生命的热情散发出来,表达出真实的心灵,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安抚、温暖和激励。”周亚鸣坚定地认为这才是这个时代对文人画的要求。 “成教化,助人伦”,中国画自古就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在周亚鸣看来,中国画并不是天生的老古董,如今要想让人们关注中国画,就必须重新激活它。画家也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一个生命体,也只有这样,中国画才会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重建文化自信 6年前的那次展览,名为“古典情怀”,6年后的展览,又名曰“古风今韵”,这一个“古”字就道出了周亚鸣对传统文化不变的情怀。 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周亚鸣,把传统文化视作他的朋友,时常与它们对话交流,于是就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周亚鸣认为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古代遗存和典籍,只有当你认真对待它们时,它们才是有生命的。 周亚鸣认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每一个文化人,特别是艺术家应该对自身的文明具有强有力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在封闭信息下盲目的自我夸张,而是在信息平板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中华文明强大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恰好是建立在我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判断、民族感情的基础之上,只有如此,才能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既不把它当成包袱,也不仅仅把它当作衣钵一样,小心地保护起来。他说:“我们接受的应该是古老文明的精魂,然后通过画作表现出来,这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关乎立场和心态。” 从“古典情怀”到“古风今韵”,其实就是周亚鸣的自我参悟与坚持。要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广阔的信息背景下焕发出新的自信和生机,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我们文明的灵魂是什么?你内心到底需要什么?“说白了就是把你的心平常化,展现出最真实、最舒适的状态。”周亚鸣眼中的自信就是这么简单,说到这点他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外国人喝咖啡,中国人觉得很自然,很羡慕,其实中国人喝茶也可以很自在惬意,大可不必羡慕别人,我们完全可以用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来影响别人,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当然,在通往自信的路上,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对周亚鸣来说,每解决一个问题信心就增强一些,直到前行的方式不断明朗,内心更加强大,他的画作也愈发丰满。这条路似乎永无止境,正如周亚鸣所说:人在旅途、画亦在旅途。 谈到甘肃,周亚鸣认为从全国来说甘肃的文化资源最为丰厚,也极富历史感,还需要不断地挖掘和张扬。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甘肃的文化潜力也逐渐散发出来,相信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这种潜能将会有一个巨大的表现空间,甘肃画界更应该建立起这样的文化自信。在周亚鸣看来,甘肃的画界有着非常扎实的功底以及深厚的生命体验,而缺少的是更开阔的眼光。他说:“艺术表现应该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上,当你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文化要求,也就意味着你的绘画状态具有更强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而不是仅限于地域特色。” 读书、思考、交友、作画……周亚鸣的生活潇洒闲适,他像是一个老式文人,却怀揣着一颗热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