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著名画家爱新觉罗·溥佐的四子毓峋、七子毓岳、八子毓震峰正在共同创作。
画笔率先走出国门
虽然溥佐先生的几个孩子在绘画道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毓峋兄弟几个真正的绘画道路却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走出国门的几次经历。
“我可以算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一批画家。长时间在国外的学习交流让我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国外友人对中国绘画的崇敬及他们对绘画方式的各种尝试,让我对绘画有了重新的认识。”毓峋表示,回国后再次拿起画笔时,就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兄弟几人的创作,既继承了爱新觉罗氏书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又显示了其技艺源远流长的雄厚根基,但又随时代演变,各辟蹊径,表现了新时代的面貌和气息。”
画风传统并不保守
因爱新觉罗氏这一姓氏,一般人们会误以为爱新觉罗画派必然会跟宫廷有关。CdN-Www.2586.Wang在毓峋看来,“爱新觉罗画派”与“宫廷画派”有着本质区别,爱新觉罗画派秉承了传统画派的特点,又有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主要有色彩典雅、法度严谨、造型精确三大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技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风格的完善上。
“前面是几匹用工笔技法画出的骏马,后面是写意风格的群山峻岭。”毓峋指着本次画展的一幅作品介绍,从“溥”字辈的画家开始,就已经逐渐尝试把画的背景山水变成了小写意,还不时地加入了一些皴染的技法。物是工笔,景是写意,这样的改变,使作品主题更为突出,整幅画的层次更加分明。
毓峋表示,除了完善技法和风格之外,爱新觉罗画派还在书画创作的主题上有所扩大,一般在爱新觉罗家族的画作中,马是毫无疑问的代表,这一点必须继承先人,但兰草、花鸟等均是这一派画家在画作上不断创新的内容。
上周五,天津爱新觉罗书画研究会宣告成立。当天,书画研究会的成员在古文化街翰瑞轩画店举办了“笔墨华彩——爱新觉罗画派扇面书画精品展”,160余幅书画作品向观众述说着这个家族对于绘画的热爱。开展短短半天时间,几十幅画作就被订购,成交数十万元,反映出爱新觉罗画派的巨大市场影响力。
画派“童子功”深厚
爱新觉罗家族与书画艺术有着几百年不解之缘,在海内外享有着极高的声誉。这个家族曾先后培养出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画家,而本市著名画家爱新觉罗·溥佐的几个子女也都是从父辈的熏陶中走上了绘画之路。
“虽然我们都不是‘科班’出身,但从小耳濡目染,所以画作都有爱新觉罗家族的特点。”刚刚荣任爱新觉罗书画研究会会长的爱新觉罗·毓峋在画展开幕之际,对怀着浓厚兴趣前来参观的观众介绍。
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教授,溥佐先生的书画艺术在津门可谓家喻户晓,而如今他的后人们更是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画风。在画展当天的书画笔会上,现场观众看出了溥佐四子爱新觉罗·毓峋、七子爱新觉罗·毓岳、八子爱新觉罗·毓震峰三人的作品不同特点。毓峋画风细致、圆润,精细地打造梅花的每一个细节;毓岳画风文艺,所绘兰竹在宁谧中透出一丝文气;毓震峰画风严谨洒脱,在大气滂沱的写意山水间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毓峋在介绍爱新觉罗家族绘画的历史时说,爱新觉罗书画艺术传承到“毓”字辈上,主要以传承为主,但是在时代气息上,依然有所突破。“父亲很是看重传统,让我们从小就临摹唐宋明清的经典画作,所以这一代人在绘画上的‘童子功’都很是深厚。”从模仿到创新,毓半云、毓峋、毓岳、毓震峰和毓紫薇、恒钛等逐渐在画坛上有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