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将当代艺术元素融入水彩画作中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画推崇者的笔者,对于当代艺术作品一直抱以无感。今日见王绍基先生的抽象水彩《时间之外》系列作品,却有欲驻足凝视,寻思探究之欲。

  这一系列中,王绍基在传统的水彩纸上体现水彩画中少有的浓墨重彩,肆意挥洒;又在非传统的报纸媒介上利用水彩半透明特性创作出区别于传统水彩主题的抽象符号。它既能保留有传统水彩中那份纯净自然,同时又有作为当代水彩的母题创新。

  王绍基的《时间之外》系列作品,早于2010年开始于创作,早期的作品以水彩画纸为媒介,延续着其一贯水彩画创作的符号。浓烈的色彩,在红黑交错下以观者窒息之感;碎片化的分割,构成了一个个没有具体形状的、虚幻的空间。观者在凝望久后,所产生的视觉空间随着观者本身的视觉移动而变化,从而超脱于画作本身所分割的,形成其所特有的视觉幻象。而浓烈颜色的压抑下,凝视画作而忽视时间流动,从而感受到“画作”(画面语言结构)吞噬下,置于时间之外的另一番风景。

  然而,笔者认为,《时间之外》系列中的后期作品更是体现了王绍基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后期作品以报纸作为画作呈现媒介,比起早期的水彩画纸更富有意味。首先,报纸是作为当今社会媒体传播的手段,它记录的是某个日期,某段时期所发生的事物,其本身与时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然,由于报纸本身脆弱性的限制,在这一批以报纸为媒介的《时间之外》,并没有像早期作品中的色彩那么浓烈。CDn-WWw.2586.WAng而半透明的效果,也彰显了“时间之外”这个主题。如《时间之外·流失童年》,作品右方的透明色的效果处理,与报纸上的半圆相结合,使观者在远观时,朦胧般仿佛一位丰腴的唐代仕女向观者作揖,恍然之间似乎是唐代的宫廷画作。而半透明下透出的背景,使这一形象与报纸有种距离感,如同跳出现在所处的时间年代,回到大唐盛世。而当观众远远凝望时,画面中仅仅只是由一片片的色块碎片符号组成。传统意义上的水彩,由于其本身属性限制,在人们印象中,它不像油画表现力丰富,也没有国画中国人所独有的精神意境。而对于当下商业性意味极浓的艺术市场下,很少艺术家会愿意去尝试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水彩画创作,使水彩画在当今文化语境下渐失话语权。而加上在美术教育上对水彩画教学的不重视,当今大型美展上水彩画作品的数量匮乏,一部分从事水彩画创作的艺术家即使创作,也无法摆脱传统水彩画表现风景人物的母题等原因,当今水彩已经在当代艺术表达上处于失声的劣势地位。而王绍基这一系列的《时间之外》的创作,无疑带有明显的实验性。他所追求所探索的恰恰是当代水彩区别于传统水彩的不同,以传统和纯粹水彩媒材,结合当代人的社会处境的文化信息在画面上构成巧妙的审美关系,以改变观众对水彩画的审美习惯,让水彩作品切入当代生活,引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关怀,使水彩能够成为当代艺术中又一表达体系的契合点。

  在当代艺术盲目追求形式色彩来吸引眼球的形势下,王绍基却以实验性美术的形式,对水彩画表达的主题的可能性及水彩画语言进行重新探索,王绍基的作品却留有一方能使观者驻足停留,思考变革,思考人生的净土。在中国当今水彩画坛上还在苦苦追寻写实之“真”时,王绍基却能另辟新径,将当代艺术的元素融入到水彩画作之中,无疑是难得的。这似乎将成为中国水彩画发展历程中完成当代转型的契机。(卢畅)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