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间美术馆:农民碗里的意外

  以紫竹院路、杏石口路为轴,东起昆玉河,西至西五环,长约7.2公里的大道上,星罗点缀着马奈草地、坦博艺术中心、中间艺术园区、中关村多媒体产业园等文化园区。经过两年多的规划建设,海淀区“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已初具规模。

  众多造型独特的建筑中,一座外表冷峻的场馆格外惹眼。它通体纯黑,只有下方一角透明的玻璃显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活泼。它不在闹市,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右上角的字体平实而低调。它也没有国博、首博那样雄厚的门第,民营的“中间美术馆”淡然自若,安安静静散发着独特的气质。

  美术馆不接展,

  凭“化学反应”

  选择艺术家

  “我们一点都不瞻前顾后,想做什么立刻就去做了。”中间美术馆艺术总监周翊站在展厅里淡淡地说。这位美术馆的“灵魂人物”表情不多,语调很平,剪着利落的寸头,和通常人们脑海中“搞艺术的”形象颇有出入。cdn-wWw.2586.WANg



《各色》石煜画展中同样的题材画好多遍

        在他身边,一场名为《各色》的画展正在举办。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石煜的近百幅作品,分两个主题挂满了美术馆的两层展厅。

  “夜·都市”主题很容易看懂,闹市街头、骑车人……但又会令普通的观者有些困惑,因为同样的题材,作者画了不同大小、颜色的多个版本,一古脑儿地呈现出来。“这体现了画家的专注”,周翊解释,“同样的题材画上十几张,是在积蓄一种温度。”

  “温度”这个词太过抽象,记者尝试用“就像有些歌曲、书,也会听、看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感受。不断呈现同一种题材,是画家在不断接近心中最想表达的状态”来解读,周翊表示还算贴切。“他对一种东西感兴趣,就坚持追寻。进入他的工作室,你能感受到‘潮’,不像有的画家,几张画糊在墙上,进去感觉是‘冷’的,没有化学反应。”

  《各色》是“新学院精神”系列展览的第四场,作者石煜与此前几位作者一样,世纪之交的年代毕业,在高等美术院校任教。艺术理想之火燃得正盛,现实环境的打击也已经反复领教,但却不会放弃,以自己的作品、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诠释今天的“新学院精神”。

  “我们关注画,又不完全是画。”周翊说,“做这个系列,是我们好奇年轻老师都在想什么,做什么,因为他们担负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未来艺术的发展能从老师身上看到苗头。”中间美术馆不接展,确立了主题后,凭着周翊听起来有点玄的“化学反应”去考量、选择艺术家,使得馆展独具个性。

  农民在纸碗里

  画了红烧肉、山水、裸体女人……

  然而彰显个性,却绝不代表美术馆沉浸在旁人无法理解的艺术中自娱自乐。“美术馆是沟通的媒介,漂在空中是没有生命力的”,周翊说,“选择艺术时不能妥协,但展出时我们希望尽量达到与观众的交流。”

  艺术家吴啸海曾在中间美术馆做过一场名为《是真的吗》装置艺术展览,他用毛竹和纸在环形展厅修建了一条百米长的“隧道”,恍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展览期间,周翊和执行馆长郑冬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着组织一次“农民专场”。

《是真的吗》农民专场之饭碗——梦想(中间美术馆提供)

        “作品光摆在那里是不够的”,郑冬梅说,“和当地的民众接触才有意义。”她和周翊怀着满腔热情跑到附近的西山村邀请村民来看展,却被泼了冷水。村民皱着眉头笑,哪看得懂,糟蹋了你们的地方。郑冬梅不死心,再去。“我跟他们讲,只有你们走进美术馆,以后你们的孩子才有可能走进来。”于是村民们被说动了,选了50个小组长以上的人,穿得“板板正正”来看展。“门口有签名簿,都推脱着不签,紧张。”

  通过讲解,大家放松下来,开始热烈地探讨。互动环节,每人得到一个纸碗,要在碗里画上自己最看重向往的东西,不会画就写。“红烧肉、房子、金子、诚信、山水、环保,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周翊笑着回忆,“还有人画了个裸体女人,不好意思交,藏了起来。”

  这些纸碗,成了后来在798举办、由香港乐施会赞助的名为《粮食》展览的一部分。从来不觉得自己跟艺术有什么瓜葛的农民发现,艺术似乎也不似想象中那样高高在上。

  中间美术馆也曾连续三年组织“爱在蓝天下”自闭症儿童绘画作品展,9位专家评委在每个孩子的画作中,挑选出一张“最属于他的画”,给每人都评了一个奖。美术馆出资收藏了这些作品,孩子得到“大师级”的待遇。郑冬梅介绍,“爱在蓝天下”展览今后将以两年一届的节奏持续进行下去。

  “美术馆既有大师,又有自闭症儿童;既有教授,又有小学老师。艺术不是树立标准,而是把不同的隔阂打破,让不同的人可以沟通。”周翊坦言,他们希望艺术能够从专业圈走出来,找到公众。“美术馆要用专业的方式做事,用常识的语言分享成果。”

  奖励20万,

  投入50万,

  民营美术馆

  呼吁扶持

  中间美术馆建立至今不足五年,加之地理位置不算特别优越,很多有价值的展览并未受到太多关注。记者表示有些惋惜,周翊却淡然地笑笑,“民营美术馆在中国是新鲜事物,没有历史,没有收藏,需要从头开始建立声誉。”

  为了推动民营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去年北京市文化局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民营美术馆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其中规定“每年评选民营美术馆十大优秀艺术品推广项目并进行扶持,每个项目给予10万元到20万元的奖励。”“我们获了两个奖”,郑冬梅自豪地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2011年办的《是真的吗》和《爱在蓝天下》都获奖了,得到了近20万元的奖励。”

  然而比起这两场展览总共50万元的投入,奖励或许更多只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荣誉。在郑冬梅看来,企业家愿意主动赞助艺术,用公益回馈社会,十分难得。但现有对民营美术馆的限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美术馆的建筑是企业家免费提供给我们使用的,但产权方还要为此缴纳高额的房产税。虽然美术馆免费开放,却从未如国营美术馆、博物馆般享受到政府补贴。”

  此外,年轻的中国民营美术馆免不了要参照欧美模式,希望设立基金,吸引赞助来维持运转。但我国为民营美术馆提供捐赠的企业目前不能享受税前抵扣,为公益基金会捐赠免税额度也很小,与欧美国家可享受的“同额免税”相差甚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国内企业赞助美术馆的积极性。郑冬梅建议,目前应参照公益基金会捐赠抵税比例12%实施,未来向发达国家看齐,逐步调高国家捐助公益文化事业的抵税比例,达到30%至50%。

  小贴士

  中间美术馆上午10点开馆,免费参观。目前展览《各色——石煜画展》将持续至4月2日,未来展览信息可通过新浪官方微博“@中间美术馆”进行了解。

  中间美术馆旁边还有同属中间创意园区的中间剧场,不定期上演话剧,可关注官方网站www.zhongjianjuchang.com进行了解,报名观看。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