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我谈书画 >> 正文
敦煌画派:一个诞生在中国美术殿堂的新概念

\
赴会菩萨  李伟作

\
写生  许翰政作
\ 

壁画变临  王梦彤作
\
临摹  张宪文作


  中国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敦煌美术是“敦煌学”构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元素。cDN-www.2586.wang它正在按照学术研究的自然规律不断地向前推进,展现了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它自身内在的学术价值正期待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整个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就在这个客观的学术背景下,对敦煌美术的研究和发展适逢我国文化大发展的全局要求,甘肃地方政府正在努力推进西部文化建设,特别是围绕推进甘肃美术发展的重要命题———“打造敦煌美术学派和敦煌画派”的工作主张,策划了一系列的工作和学术实践。“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作了“关于如何打造敦煌美术学派和敦煌画派”的主题学术报告。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就“敦煌画派”的建设思路和基本主张与中国书画报社社长何东先生进行了“甘肃·敦煌画派”的对话。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和社会要求,我们这些生活在敦煌这个文化符号所在地的美术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时刻关注和推进这一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时代文化工程。
  
  “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和学术环境下启动了。这是甘肃画院以专业美术研究者与创作者的身份,自觉、主动地对敦煌美术研究工作的参与和体验,也是对“敦煌画派”从理论到创作的具体化,更是对甘肃画院所有画家在创作水平上的全面检验与提升。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三到五年内,通过一系列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活动,让打造“敦煌画派”的工作变成一种自觉的学术行为和深刻的创作体验。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文化与美术理论观念转换的专业自觉。在全国文化发展的大格局、大环境下,甘肃画院的学人们审时度势,在推进美术事业发展的探索中,迎来了甘肃文化大发展和打造敦煌文化品牌的最佳机遇。“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的提出,是甘肃文化大发展的需要,是甘肃宏观美术事业和微观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的需要,是甘肃每个美术人特别是专业美术创作者施展才华、回报社会的需要。这是全院同仁在经过多年的思考、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自觉萌发出的一种集体学术行为和艺术创作行为。我们力图通过这一集体行为弘扬敦煌美术的学术意义和在当下的文化艺术价值,以此来提升我院的美术研究与创作水平。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冯远、刘大为、吴长江、杨晓阳等众多美术界专家、学者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连辑部长在对甘肃画院的调研中界定和阐释了“敦煌美术”的概念,并对我院的学术建设和创作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打造“敦煌画派”的战略构思统筹在甘肃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中时,“朝圣·敦煌”活动的启动自然成为研究、探索敦煌绘画艺术的重要抓手。打造“敦煌画派”是将美术文化置身于社会大文化视角下的美术工作指向,而“朝圣·敦煌”则是这个工作指向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们的理解是:“朝圣·敦煌”是一次从实践到学术、从理论到创作、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想到行为的完整的全新的美术实践,是打造“敦煌画派”这一设想的基本体现和全面实施,还是一次学术与创作相结合的艺术活动。总之,这一活动使艺术家在不断提升艺术创作质量的同时,敬畏传统、净化心灵,对还原“敦煌精神”,追寻和表现民族精神文脉有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是美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过渡自觉。客观、历史地分析,敦煌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中确实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在美术观念和形式多元化发展的当今,把“敦煌画派”看作一个命题或一种艺术主张,对推动甘肃乃至全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来完善“敦煌美术学”的学术体系,使其更具完整性。敦煌文化现象的存在、敦煌壁画的历史遗存、“敦煌学”的形成与发展、敦煌壁画的保护和对其临摹的技术性研究等课题,为“敦煌画派”的提出和日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敦煌学派”的提出,在学术界共识多于分歧,但一切学术层面的争议都对“敦煌学派”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意义。
  
  “敦煌画派”的打造和“敦煌学派”的构建不仅是甘肃美术事业发展的历史需要,同时也是向世人展示敦煌文化魅力的时代需要。当“敦煌画派”这个概念响亮地提出之后,我们更需要从学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认真的梳理。这种梳理需要的是学术勇气,而非“学术霸权”;需要的是客观、严谨的学术讨论,而非主观臆断和没有意义的概念纠缠;需要的是正确面对在当下构建“敦煌画派”与“敦煌学派”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并给予学术支持,而非机械地照搬或套用已有画派与学派的概念。真正在学术方面的梳理应当是尊重客观的艺术现象与历史事实,以全新的学术立场和创造性的学术思维,用平等的学术对话方式,在进行不断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凝结成集体的智慧结晶。以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为基本任务的甘肃画院全体成员,正在通过思考、归纳、总结,为“敦煌画派”这一概念的提出树立起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并将始终为此而努力。
  
  我们的理想是,在“敦煌画派”和“敦煌学派”做好充分学术准备的基础上,组织我们的艺术家走进敦煌、亲近敦煌、感受敦煌,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活力。希望我们的艺术家能以敦煌艺术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包容的文化态度作为审美理想;以创作多元、多样、多民族、多画种的表现形式和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并结合时代审美风格的作品作为目标;以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并能凸显出敦煌文化意味的展示方式与传播手段,全面展现出“敦煌画派”的艺术创作成果。这项工作目前已全面展开,不仅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特别是美术界同仁的支持与认同,更重要的是在体验和写生环节中,敦煌美术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艺术家,使他们自觉地肩负起打造“敦煌画派”的重任。
  
  三是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对接自觉。“敦煌画派”在美术界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新的工作目标,还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作为组织者的甘肃画院有号召、组织、开展与该命题相关的活动(包括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展览、出版、传播等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活动的参与者是这一工作中最实质的主体,“敦煌画派”所有的学术主张和发展目标正是通过汇聚他们的智慧来逐步实现。组织者会根据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艺术家的共同意愿,不断提出更加适合“敦煌画派”发展的新主张。因此,组织一系列活动在提升“敦煌画派”社会影响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艺术创作的终结点还是这些作为个体的创作者。所以,为个体创作者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也是大势所趋。
  
  在“敦煌画派”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要从学术上对地域美术现象进行全面梳理。我们要对这个时代的美术理想予以明确,对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也应当成为必然的创作方向予以倡导和支持。我们提倡用学术认识的力量推进和延伸学术活动,使之形成学术与艺术实践的良性循环,让“敦煌画派”和“敦煌学派”在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熟和完善,从而使这个学术概念更加富有内涵,并可以为整个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我们的追求是,要将学术和艺术层面的思考与研究自觉化,将阶段性的工作和政策要求转化为超越时空的学术概念和自觉的文化行为,以打造“敦煌画派”为目标,以“朝圣·敦煌”为切入点,动员学术界和美术界的更多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关注、思考、讨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能自由推进的美术文化现象。这里需要时间的检验、理论的参与、哲学的思考、艺术的设计和学术上的高度自觉,逐步将政府制度化、政策化的推进力量转移到学术研究中来。
  
  敦煌在中国人的心里是一个艺术的圣地、一个让世人仰慕的地方,更是让许多艺术家神往的艺术殿堂和精神归宿。朝圣敦煌的过程是我们努力与历史对话的过程,而打造“敦煌画派”是我们甘肃美术界的历史担当。我们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无限崇敬的心情,向神圣艺术殿堂的彼岸迈进、跨越、延展、升华的。这样的“朝圣”使我们对艺术有了更加崇高和神圣的理解。敦煌本身具有着历史性、宗教性和艺术性。宗教文化博大的魅力在召唤着艺术的向往者,我们应该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攀登。我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既要有严密的学术指向和深层次的学术探讨,还要有较为完整的学术成果。打造“敦煌画派”既是多种层次、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相对完整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又是以敦煌文化为核心,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向全社会推广和普及的一次尝试。
  
  探索、确立一个具有敦煌艺术特征的时代美术风格,营造、建立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守正又创新的艺术创作体系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心。因此,从省委、省政府的组织立场出发,适时提出打造“敦煌画派”的工作目标和文化主张,对以美术创作与研究为己任的甘肃画院来说,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在广泛征求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敦煌美术学术建设和艺术创作意见的同时,还认真组织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实施、专业人士的关注与付出、大众的参与以及主题性美术活动的策划等,都为打造“敦煌画派”提供了强大的保证,同时也在不断感动和激发着美术工作者们的创作热情与进取精神。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具体工作的开展,一个成熟而完整的“敦煌画派”、一个独特而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新的美术创作群体、一批优秀而多元的能代表敦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将会呈现在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陇原大地上。

写生  许翰政作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