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绘事”作品展序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山东省委九届十三次会议精神,繁荣发展山东美术事业,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山东省美术馆主办的“2012·他山绘事·中国当代绘画名家原创作品展”于2012年8月7日举办。该展邀请了国内外14位艺术家参展,旨在山东省传统绘画模式展的版块之外纳入关照社会深层、当代人文精神和关注“绘事”本体的模式,以“他山之石”攻自家“三分地”之玉;并在艺术交流中碰撞、切磋,提升山东当代绘画的学术地位和人文价值,推动山东由美术大省向美术强省转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句出《诗经·小雅·鹤鸣》。原文为:“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两句对仗,形近意远。上文意思是:错,是一种可以琢玉的石头,即他山的石头,可以雕琢美玉。下文意思是:他山的石头不是玉,而是一种砺石,可以拿来琢我的玉。意为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用俗语说是:“借鸡生蛋”。
人对自己的认知总是会有局限性,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此时,别人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更具有当头棒喝的实效性。CDN-WWw.2586.WaNg外力的点拨总能带来一些新的契机,善于听取接纳他人意见更是一种长远的处世智慧。能纳谏者为人敬仰,善纳谏者万古流芳。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成就了“贞观之治”;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终成帝业。齐威王亦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力,但他却接受了邹忌的“进谏”,而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固执己见者人皆远之,充耳不闻者恒将败也。偏执的马谡置王平忠言于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枉丢性命;刘备不顾诸葛亮劝告执意替关羽报仇,终遭夷陵大败。
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如此,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听取意见是一种魄力,它不是一味地言听计从,而是会舍其谬误,取其真谛。正如此,我们才能去伪存真,完善自我。
寻艺术同道中的“他山之石”,借“他石”攻己“之玉”,取人长,补己短,通过借鉴,提高完善自己。
他山的石,非石即玉。引他山之玉,攻自家三分地之石:一则为念外来和尚的经,补我欠经学治用之道,倡“六经注我”的古训;二则借“拿来主义”的幌子,实为孔孟家乡的“中庸文化”补课;三则碰撞、借鉴。三国时诸葛孔明草船借箭,取胜千里之外;今借他山玉石,击山东艺坛一汪温水,明心见性,留曲直待后人评说。四则石、玉皆可把玩。禅有达摩面壁之说,古有东坡、米芾拜石之举,今有南北他山玉石,借孔丘之手练七彩之石,补国中渐趋羸弱的衰年之体。
笔者以为,他山诸方家的玉,其实难以攻齐鲁几千年根深蒂固的顽石,大家皆摸着石头过河,不敢去造一座可以走人的桥;于是,因循守旧的风尚便延续了下来。做人,笔者家乡古风尚存,礼仪仁厚不乏君子;做事,确无江浙人灵活通变、大胆革新的本领;故,请来诸位方家术士,意为山东当下的文风艺事献计把脉。毕竟,文艺是为人的事情,由人所生,亦为人所治。他山的石也好、玉也好,齐鲁的石也好、玉也好,大家同在一个星球,一个国界之内,我们的区别是存同求异;如你是和田之玉,翡翠水种A货,那我就高山仰止,甘为粉丝;假如我是块未赌之玉,切开后却价值连城或一文不值……我想,这并不是此展的要旨。等若干年后,一块块被历史洗礼过的“他山的玉石”曾汇集到山东省美术馆这一平台上,大家曾以自己独特的光泽辉映着对方,借“绘事”这一原本极具手工匠人的活产生了话题、有了可以言说的由头。于是,批评家们可立马斩立奏,提刀上阵一顿狂砍不计后果,此后便留下一地鸡毛……
其实,华夏之内,不乏奇石美玉,爱石收藏赌玉者济济;炒客皆盯准升值潜力的货砸钱而去——此刻,石玉变味了,再也不是昔日皇宫贵族手捻腰佩的玉饰,皇后百年口含的凤珠,皇冠上盖世无双的翡翠;它们隐去了文物的精美工艺,仅留“孔方兄”待当今的趋利者肆意炒作。诸五湖四海的艺术专家也在金钱的浪潮中“被翻炒”;有的乘直升机炒出了天价,有的还在摸爬滚打……
回到绘事说事。绘事,绘画本体之事。语出《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
“绘事”在诸大方家手里,早已是烂熟之事;古代北魏、北齐、隋唐画匠就敦煌壁上作图,河海山川,草木花虫,龙凤鸟兽,庖厨狩猎,神鬼传说,样样皆绘得精妙。当时的“观念”,仅在“图腾”记事的范畴里,画工比的是手艺的精良;时至今日,西风东渐,刮来了“观念”艺术的风潮,一时间,“绘事”变得扑朔迷离,大有轻手艺重思想的趋势。笔者以为,“绘”与“事”虽说的是绘画本体的事,但亦可拆开来解:“绘”即画即手艺即技术;“事”可解为事情、故事。前意为绘画的手工事;后意为绘画里的故事即内容、观念。二者不可缺一,各占半壁江山。“绘事”在结绳记事的功用之上,承载了绘者的嬉笑怒骂、宣泄、载道乃至宣教的功能;此刻,“绘事” 被塞满了形形色色的内容。大家看儿童绘画就洁净单纯了许多,他们并无载道宣教的思考,仅是感性至上的随意涂抹,竟“绘”出了令毕加索一辈子在追求的“儿童画”。当然,成人的绘画不能与孩童相提并论,儿童的绘画成人却又无那轻松自如的涂鸦状态。
今日“绘事”随行就市。一部分人将“绘事”当作了游戏;一部分人用绘事“成教化,助人伦”;还有一部分人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绘事。绘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劳顿、这样匆忙、这样左右逢源。
终于,此次展览请来了南北东西“他山的玉”,研磨雕琢孔家的“绘事”。此与姜子牙无关,与东方朔无关,与宋江无关,与丘处机无关,与贾思勰无关,与义学武训亦无关;或与鲁班、孙膑、扁鹊、诸葛亮、张择端、蒲松龄、高凤翰灵犀一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句出《诗经·小雅·鹤鸣》。原文为:“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两句对仗,形近意远。上文意思是:错,是一种可以琢玉的石头,即他山的石头,可以雕琢美玉。下文意思是:他山的石头不是玉,而是一种砺石,可以拿来琢我的玉。意为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用俗语说是:“借鸡生蛋”。
人对自己的认知总是会有局限性,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此时,别人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更具有当头棒喝的实效性。CDN-WWw.2586.WaNg外力的点拨总能带来一些新的契机,善于听取接纳他人意见更是一种长远的处世智慧。能纳谏者为人敬仰,善纳谏者万古流芳。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成就了“贞观之治”;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终成帝业。齐威王亦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力,但他却接受了邹忌的“进谏”,而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固执己见者人皆远之,充耳不闻者恒将败也。偏执的马谡置王平忠言于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枉丢性命;刘备不顾诸葛亮劝告执意替关羽报仇,终遭夷陵大败。
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如此,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听取意见是一种魄力,它不是一味地言听计从,而是会舍其谬误,取其真谛。正如此,我们才能去伪存真,完善自我。
寻艺术同道中的“他山之石”,借“他石”攻己“之玉”,取人长,补己短,通过借鉴,提高完善自己。
他山的石,非石即玉。引他山之玉,攻自家三分地之石:一则为念外来和尚的经,补我欠经学治用之道,倡“六经注我”的古训;二则借“拿来主义”的幌子,实为孔孟家乡的“中庸文化”补课;三则碰撞、借鉴。三国时诸葛孔明草船借箭,取胜千里之外;今借他山玉石,击山东艺坛一汪温水,明心见性,留曲直待后人评说。四则石、玉皆可把玩。禅有达摩面壁之说,古有东坡、米芾拜石之举,今有南北他山玉石,借孔丘之手练七彩之石,补国中渐趋羸弱的衰年之体。
笔者以为,他山诸方家的玉,其实难以攻齐鲁几千年根深蒂固的顽石,大家皆摸着石头过河,不敢去造一座可以走人的桥;于是,因循守旧的风尚便延续了下来。做人,笔者家乡古风尚存,礼仪仁厚不乏君子;做事,确无江浙人灵活通变、大胆革新的本领;故,请来诸位方家术士,意为山东当下的文风艺事献计把脉。毕竟,文艺是为人的事情,由人所生,亦为人所治。他山的石也好、玉也好,齐鲁的石也好、玉也好,大家同在一个星球,一个国界之内,我们的区别是存同求异;如你是和田之玉,翡翠水种A货,那我就高山仰止,甘为粉丝;假如我是块未赌之玉,切开后却价值连城或一文不值……我想,这并不是此展的要旨。等若干年后,一块块被历史洗礼过的“他山的玉石”曾汇集到山东省美术馆这一平台上,大家曾以自己独特的光泽辉映着对方,借“绘事”这一原本极具手工匠人的活产生了话题、有了可以言说的由头。于是,批评家们可立马斩立奏,提刀上阵一顿狂砍不计后果,此后便留下一地鸡毛……
其实,华夏之内,不乏奇石美玉,爱石收藏赌玉者济济;炒客皆盯准升值潜力的货砸钱而去——此刻,石玉变味了,再也不是昔日皇宫贵族手捻腰佩的玉饰,皇后百年口含的凤珠,皇冠上盖世无双的翡翠;它们隐去了文物的精美工艺,仅留“孔方兄”待当今的趋利者肆意炒作。诸五湖四海的艺术专家也在金钱的浪潮中“被翻炒”;有的乘直升机炒出了天价,有的还在摸爬滚打……
回到绘事说事。绘事,绘画本体之事。语出《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
“绘事”在诸大方家手里,早已是烂熟之事;古代北魏、北齐、隋唐画匠就敦煌壁上作图,河海山川,草木花虫,龙凤鸟兽,庖厨狩猎,神鬼传说,样样皆绘得精妙。当时的“观念”,仅在“图腾”记事的范畴里,画工比的是手艺的精良;时至今日,西风东渐,刮来了“观念”艺术的风潮,一时间,“绘事”变得扑朔迷离,大有轻手艺重思想的趋势。笔者以为,“绘”与“事”虽说的是绘画本体的事,但亦可拆开来解:“绘”即画即手艺即技术;“事”可解为事情、故事。前意为绘画的手工事;后意为绘画里的故事即内容、观念。二者不可缺一,各占半壁江山。“绘事”在结绳记事的功用之上,承载了绘者的嬉笑怒骂、宣泄、载道乃至宣教的功能;此刻,“绘事” 被塞满了形形色色的内容。大家看儿童绘画就洁净单纯了许多,他们并无载道宣教的思考,仅是感性至上的随意涂抹,竟“绘”出了令毕加索一辈子在追求的“儿童画”。当然,成人的绘画不能与孩童相提并论,儿童的绘画成人却又无那轻松自如的涂鸦状态。
今日“绘事”随行就市。一部分人将“绘事”当作了游戏;一部分人用绘事“成教化,助人伦”;还有一部分人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绘事。绘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劳顿、这样匆忙、这样左右逢源。
终于,此次展览请来了南北东西“他山的玉”,研磨雕琢孔家的“绘事”。此与姜子牙无关,与东方朔无关,与宋江无关,与丘处机无关,与贾思勰无关,与义学武训亦无关;或与鲁班、孙膑、扁鹊、诸葛亮、张择端、蒲松龄、高凤翰灵犀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