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赋与文物回流
因此有人认为,此次海关发动被业内称作“突袭”的急风骤雨式的查税行动,,是对年初执行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将艺术品关税从12%降为6%报复和今年5月7日,在“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拍卖业称“将中国海外回流艺术品视为海外进口工艺品和奢侈品并不恰当。海外回流文物藏品的关税、运输和保费,以及综合交易成本较高,使得内地拍卖企业与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等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中国艺术品市场大而不强,企业在与国际竞争中较为脆弱,如果回流文物缴纳高额关税,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将荡然无存。”说法的强硬回应,而且是秋后算账型的“追索式执法”。
据悉,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2年起,将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进口关税,由12%降至6%(暂行一年),此举也许就是后续查税的直接征兆。cdN-wWw.2586.WAnG根据可获得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的艺术品关税在5%左右,一些主要艺术品市场还要低于这个数字。如在亚洲地区,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艺术品进口都实行零关税政策(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分别加征5%、7%的增值税)。
但有观察家认为,中国艺术品近两年进口规模连续大幅增长,其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其收缴到国库的税收却出奇的少。交易量如此巨大,艺术品个税和交易税却如此之少,怎能不查?
关税之“祸”,真是源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风头之祸”?还是调税前的习惯动作?还是海关查缉走私偷逃税?也许,降税和严查,最接近事实真相。但是,这次的关税之祸却掀开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税收的乱像。
也有人解读为:“全国各海关中只有北京海关做了抓人、扣货、罚款的事情,其他海关都没有动。据海关内部人士透露,新从外省调进北京海关的一位局长不甚了解从1996年起一直实行十几年的文物艺术品的“复出境政策”,查税是他突发奇想的结果。”
还有人认为,查税风波一袭来,内地的拍卖行不再拿“海外征集”作为对外宣传的口号了,今年艺术市场本就受到金融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再遭罪一番“查税门”,与往年相比,大打折扣的总体上拍量、总体成交额难逃“查税”的“功劳”,尤其是依赖海外回流的书画瓷器杂项部分,很多拍卖行上拍量甚至不及往年的一半,而拍卖中,书画瓷器杂项几乎占到90%的份额。
我以为,对北京海关“查税门”,没必要过度解读。报复也好,秋后算账型的“追索式执法”也好,总归是他们职权范围内的事。只要是程序合法,事实清楚,依法适度,就无可厚非。
但是,“查税门”对文物回流乃至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繁荣,造成极大的冲击却是不争的事实:
“查税”事件已经成为圈内热门而敏感的话题。拍卖会上、展览开幕,人们见面热聊,但在媒体面前却三缄其口。一些业内名人成为流言焦点,手机关机、无人接听、停机,也成为常态。机构高层、知名藏家、艺术家被“问话”甚至拘留的传闻不断,这让本来就有些略显颓态的艺术市场,人心惶惶起来。
营业额国内居前三甲的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海外回流文物占市场拍品的30%上下,但交易额已接近50%,征税风暴带来的入境难已给海外文物征集带来不小的压力。
中国嘉德(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布将于2012年10月在香港首开拍卖会。以前内地曾有几家拍卖行在香港注册并举行了拍卖,最近又有北京另几家大拍卖行也正在或即将于香港注册公司并发展拍卖业务。
种种迹象表明:北京作为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梦想受得了威胁。
但究其根本,拍卖行业争取海外回流文物以繁荣国内艺术品市场,从而追求更大利益,没有错;海关查税,尽管可能有功利的考量或者工作人员个人因素也不能说错,毕竟是他们职责所在。关键在于对进口艺术品,特别是回流的中国文物的税率是否恰当。据季涛(微博)先生在中分析:与我国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艺术品原作的进口税率为12%,今年初降为6%,没有与我国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艺术品进口关税为50%。但实际情况是,对于进口艺术品,除了6%的关税,还有17%的增值税(或营业税)和12%的消费税(当然,并非所有艺术品都需要缴纳),多种税费一经累计,就会使得艺术品进口的综合税率将超过30%。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藏家从境外购买一件价值100万元的文物艺术品,运回国内还要缴纳30万元的税费。
而据了解,很多国家都有专门针对艺术品的税收政策。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韩国、俄罗斯、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品进口关税均为0。而增值税等其他税费,各国家和地区也多对艺术品有大幅优惠或减免,英国对艺术品只加征5%的进口环节增值,德国最优惠增值税税率为7%,台湾地区、日本加征5%的营业税或消费税,新加坡为7%。
相比之下,我国对进口艺术品的综合税率确实较高,从长远看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利。从现实利益来看,也不见得有好处。首先,海外收藏家对如此之高的税率望而却步,势必税源减少。再加上大拍卖公司、艺术品公司纷纷移师,税源就更会流失。高税率可能起到竭泽而渔的作用
另外,中国人从国外买回他国艺术品,应该付海关的关税,但如果国人在国外带回来的是早期流出去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进关时不但不应交税,或许还应奖励。
从国家层面讲,可能注意到艺术品进口,特别是海外回流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税收过高的问题。所以才有1996年海外回流文物拍卖成交后减征1%营业税的政策和今年关税减半的政策。
但从拍卖公司、艺术品公司、收藏家等经营者讲,税率负担仍然较重,特别是与国外境外比较,感受就更加明显。由于趋利性所致,他们就会用脚投票。其结果受伤害的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
我以为,国家应该考虑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不要与其他商品混为一谈,从而降低税率,而且应该将国外艺术品和回流文物区别对待,鼓励中国文物回流。同时我以为,降低税率后应采取低税髙罚的政策,严厉打击文物走私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千万不要再搞运动式的瞎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