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家、收藏家、拍卖行队伍的惊人崛起昭示着本土艺术界的复兴。然而,这些繁荣面临着很多长期性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官方艺术机构。随着本土艺术在国际艺坛中地位的不算攀升,很多国有当代艺术美术馆、博物馆需要克服各种问题;那些小而专且不断增多的私营艺术机构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博)、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上海的外滩美术馆以及香港即将建成的M+美术馆。Artinfo总结了几大阻碍中国艺术机构发展的问题:
政府未能充分支持中国本土博物馆
在中国,国有博物馆与私人博物馆的界限是模糊的,不像美国及其他国家有鲜明的“非盈利”生态系统。据《艺术新闻报》报道,中国博物馆在政府部门进行登记以便寻求支持,但它们往往受到审查的压力,迫于举办带宣传性的展览。这种屈从于“官方”的状况,使博物馆别处寻找资金,依靠赞助和画廊租金度日。北京最大的非盈利性艺术博物馆今日美术馆尽管他们希望与艺术几经合作,举办项目,但它“70%的支付费用则依靠于赞助”。cDn-www.2586.wang
中国新一代艺术机构薄弱,向商业妥协
一篇网络文章报道,中国当代美术馆的建立者不是艺术赞助人而是房地产商,包括今日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多数美术馆开始展示架构及形象工程,以此证明中国日益增长的上层阶级的高额房产态势。曾任独立艺术顾问和苏州某博物馆馆长的刘先生说,“这些新入行的中国博物馆赞助人建造博物馆出于社交及商业目的,而非为艺术”。这些博物馆大多属面子工程而非文化企业,它们没能力面对博物馆设施管理等后勤方面的问题,如雇佣员工布展等。外滩美术馆目前正在筹办一系列项目,但其精心设计的新艺术风格美术馆建筑脱离了上海风景迷人的外滩区,目的是为上海市民及商店创建一个新的高品质豪华邻舍。
美术馆管理不善,缺乏优秀的管理者员工
博物馆的完整性更加复杂,原因在于缺乏经验丰富的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及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很多艺术机构及国际商业画廊所追寻的人才。载有一篇凯利-陈文章的芝加哥艺术学院报称,“一个相对全面的行政系统还没被指定,也没有明确的管理体制以致效率与质量无法达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微博)告诉《环球时报》,“很多博物馆总监及管理者没有管理的基本知识。”很多艺术机构的员工流失现象严重,比如尤伦斯最近又换新馆长,对艺术的体制稳定性上都会造成影响。
美术馆馆藏精品数量有限,重要作品竞争激烈
一旦涉及馆藏作品的展出,那些专著收藏的博物馆就处心积虑。竞争既来自西方机构也来自重要的中国藏家,这些藏家没有捐助藏品的计划或者有自己开办博物馆的打算。王璜生说,“在1950到1960年代,美术馆有能力购买贵重艺术品。但现在时光不再,大多数美术馆的预算甚少,难以满足基本的收藏标准。如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偶像级人物方力钧(微博)、张孝祥的作品价格已破百万美元,而拥有高品质的中国文物市场也处于沃伦似的繁荣阶段,拍卖行上拍的价格文物都超过千万美元。这种不稳定的博物馆,不论属于私人或是国有,都难以与白热化的市场同步。
策展理论实践和机构发展方针不成熟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肇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而进入国际视野在2005年前后。中国艺术界已采纳西方的策展规范及美术馆管理理念,但没有形成整体性及标准化。策展人张朝晖在合著的《问题及可能:中国的策展人及艺术美术馆》中指出,“中国大陆及台湾美术馆的机制与欧美美术馆的机制截然不同”。不同之处更多涉及语言层面,“中文对画廊、美术馆、策展人的定义比西方艺术界模糊。著名策展人确实存在,像佩斯的冷林、冯博一,黄笃(微博)等。但这些策展人更多是作为批评家的身份,而非专业的策展人出现。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这些策展人能够分享他们的战略,并致力于发展更强劲的机构以支持他们的各项活动。